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>行业新闻>《中国储能应用产业发展研究报告(2016)》​正式发布

《中国储能应用产业发展研究报告(2016)》​正式发布

当前,新一轮全球能源转型已经展开,以应对环境破坏和资源匮乏的挑战,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。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可再生能源技术是实现低碳能源转型的关键。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,中国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调整能源战略、保障能源安全、保护生态环境、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。

2015年,全球总发电量为23111.3TWh,同比增长2.7%。其中地热能、生物质垃圾、风力、太阳能、海洋能等新型能源发电量达到1686.9TWh,占全球总发电量的7.3%,较2011年提高约3个百分点,绿色清洁能源的地位进一步提升。中国也非常重视新型能源的发展,2015年,中国清洁能源发电量1500TWh,其中新型能源发电占比也在逐年提高,预计到2050年国内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结构中的主角之一,其中风电将达到24亿千瓦,太阳能发电27亿千瓦。

然而,尽管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巨大,但其不稳定性制约其大规模的发展,并由此导致了大量的弃风、弃光现象。储能将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平滑波动、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和接入的重要手段。同时,储能对常规电网也具有调峰调频以及增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。目前全球储能技术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,抽水蓄能、压缩空气、飞轮储能、锂离子电池、铅酸电池、液流电池、超级电容器等储能技术都已经得到了市场化验证。预计到2050年,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将达到1.4亿千瓦、化学储能规模1.6亿千瓦。

近年来,国内也非常重视储能技术的发展。“十三五”伊始,已经连续推出多项储能相关政策,提出了2020年、2015年和2030年的储能技术目标及2050年的技术展望。为了鼓励储能技术应用,出台了《关于在能源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通知》,明确鼓励引入PPP模式,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包含储能应用在内的多种能源领域。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最近下发《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(2016-2030年)》,在该文件15项重点任务之一的“先进储能技术创新”中明确指出:研究面向可再生能源并网、分布式及微电网、电动汽车应用的储能技术,掌握储能技术各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,完成示范验证,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引领国际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。因此,预计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国内储能市场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。

我们认为,2018年前,将是先进储能技术示范应用阶段。2020年将在用户侧大力推广先进储能技术应用。2030年,将会普及应用先进储能技术解决方案。

储能产业蓄势待发。值此重要时机,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联合赛迪顾问、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、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、河南电科院、华北电力大学、神华低碳所、南都电源、天合光能、顺风国际、百富利科技、林洋科技、华电天仁等多家单位,数十名业内专家,共同编写了《中国储能应用产业研究报告(2016年)》。该报告着重分析了抽水蓄能、压缩空气、飞轮、超导磁储能、超级电容器、锂离子电池、液流电池、燃料电池、储热等十多种储能技术,并重点研究其在分布式发电、微电网、基站备用电源、新能源汽车、风光发电、电力输配、绿色建筑、社区/工业园区及家庭储能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情况。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储能市场、技术和政策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,明确了未来储能市场和技术方向的发展趋势。在此对以上合作单位的领导、专家的重要指导和密切合作表示衷心感谢。

由于时间紧,任务重,本报告的不足之处,欢迎业界朋友批评指正。

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处

二零一六年五月一日